跳到主要內容區

#1 熊老師的話:疫情之下的人際連結

疫情之下的人際連結

        隨著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於今年(2021)五月中在台灣爆發開來,政府接著宣布全台灣進入三級緊急狀態,台灣人在一瞬間被迫進入了與平常差異頗大的生活模式。遠距上學、在家上班、禁止群聚,伴隨而來的便是平時人際互動的減少;正因如此,「孤獨」便成為疫情期間的重大心理課題。

        雖然有些人並不以孤獨生活為苦,但人類基本上是群聚型生物,互動連結的大量減少往往會帶來大量的心理困擾。像是邁阿密大學曾在20204-5月間以線上問卷的方式調查超過1000名、平均年齡為28歲的美國人,發現在疫情期間,受訪者的孤獨感增加65%、憂鬱上升64%、焦慮上升62%,飲酒及藥物使用增加至少40%;那些感到孤獨的受訪者也比一般受訪者更容易感受到憂鬱和焦慮。由此可知疫情造成的不只是孤獨感,更嚴重的是隨之而來的心理困擾或物質濫用。(參考網址https://health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3411385)

        在疫情趨緩、生活回到原本軌道之前,我們即使有許多時間宅在家裡,仍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創造人際之間的連結感,減輕心中的一些負面感受。

        拜科技之賜,現在要透過通訊設備以聲音或是影像的方式與他人連結並不困難。有許多名人都在這段期間透過社群軟體的方式開啟多方視訊互動,彼此分享生活近況、心情抒發,或是一起連線運動、做菜……等等;我們可以看著喜歡的名人分享生活而得到一些心情上的舒緩,當然也可以學習他們,試著和自己的親朋好友聯繫,彼此分享在疫情期間的生活調適狀況,光是知道有人和我們一樣都在為了新生活模式調適而努力,這樣的普同感便能帶來一定程度的療癒性。為彼此加油打氣,約定好疫情趨緩之後再見面、再到哪裡去玩,建立起多一些對於未來的想像,這對當下情緒的調適都是很有幫助的。

        除了與他人連結之外,比較少人想到的是「和自己連結」。心理學家阿德勒說「所有的問題都是人際問題」,而我們之所以會和他人產生人際關係上的問題,其實有很大的程度是來自於「和自己的關係有問題」。在習慣於應接不暇的人際互動日常中,人們也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忽略和自己的連結;既然疫情期間讓我們多了許多「和自己在一起」的機會,不妨好好利用,多認識自己一點、多愛自己一點,日後會發現,這其實是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基礎。

        靜下心來,問問自己喜歡什麼,幫自己安排一些想了很久但是以前都沒時間做的事情,追劇、看電影、閱讀、寫作、寫日記、繪畫、烹飪、運動、冥想、發呆……什麼都好,用更多的時間去接觸自己的內在,探索那裡面比外面更大的世界,讓一些喧囂漸漸平靜下來,當我們的內在能夠安穩,未來在面對外界時也能更加安定。這是很寶貴的過程,可以邀請好朋友一起參與,每天互相分享一些心得。

        世界變得有點不一樣,不妨順應那浪潮,讓自己也有點不一樣,待日後風平浪靜的時候,你會跟今天不再一樣;你會更喜歡自己,不會老是覺得人際關係充滿無奈,因為對自己有愛,看出去的世界也會比較可愛。

瀏覽數: